【口腔衛教】孩子的口腔保健第一課

09 Nov 2022
【口腔衛教】孩子的口腔保健第一課

長牙是孩子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歷程,乳牙則可以被稱為是寶寶的第一組牙。

家長不僅希望孩子從小就有一口漂亮的小貝齒,當然也希望牙齒能夠美觀與健康兼具。

乳牙與日後恆齒的生長有很大的關係,要讓孩子長大後遠離蛀牙與減少齒顎矯正的機會,

擁有令人羨慕的美齒,就得從乳牙時期開始重視牙齒保健。

孩子的口腔保健第一課

從長牙知識到正確的口腔衛生須知
寶寶的第一顆牙應該在什麼時候長出?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復健中心專任主治醫師鄧乃嘉表示,

大部分寶寶的第一顆牙約在6-8個月左右長出來,但每個小孩的體質、

生長速度與狀況皆不盡相同,因此牙齒的生長時間也有所差異,

有的小孩甚至到了1歲才長第一顆牙,仍算正常範圍內,家長不需過度擔心。

整個乳牙發育過程約在2.5~3歲左右完成,如果寶寶長牙的時間比正常情況延遲得多,

則建議家長諮詢專業牙醫師,因為不少基因異常或罕見的疾病,病徵也包含牙齒發育遲緩。

 

寶寶的第一顆牙─長牙期的症狀表現
當家長們發現寶寶流口水的情形比以前增加,常常將手指或整隻手放入口中吸吮,

或將抓到的東西放入口中咬,這時就可以懷疑寶寶可能正面臨著「長牙期」。

大多數的寶寶在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寶寶在長牙期,除了會發生上述症狀外,

在情緒上也可明顯感覺到寶寶的脾氣變得比較暴躁、不易安撫、常常哭鬧、不安。

如果寶寶已經進入長牙階段,家長可以觀察即將長牙齒的牙肉上,

是否經觸摸可以感覺到有一個硬硬的小突起,同時牙肉上也會呈現一點點紅腫,

這些都屬於長牙的正常現象。

此外,長牙期不一定會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等症狀,

如果有這些症狀則可能要懷疑是否為其他疾病所引起,應該優先考慮是否遭到感染。

然而不可否認地,有些寶寶會因長牙所造成的身體不適而影響情緒,甚至導致食慾不佳,

此時幫助寶寶渡過長牙期的不事,則顯得十分重要。

 

長牙期的口腔保健
在寶寶長牙時期作好口腔保健,對日後牙齒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

建議父母在寶寶一出生起,便養成每次餵食完畢需用乾淨的溼紗布或手帕,

將牙齦清洗乾淨的習慣;由於長牙初期只會長前牙,

家長可用指套式牙刷輕輕地刷牙齒表面,

至於後面沒長牙齒的牙齦則仍需透過紗布清潔;進入後期就可以使用牙刷刷牙,

並注意宜選擇小頭、軟毛的牙刷,以免傷害牙齦,或造成刷牙時的不適,導致小朋友排斥刷牙。

 

輕鬆搞定長牙期的不適感
給予適當「器具」
在長牙時期,一般寶寶會喜歡咬硬的東西,為防止寶寶亂抓亂咬,

家長可以為他準備固齒器,如果沒有固齒器,則可將胡蘿蔔、

蘋果或稍有硬度的蔬果切成條狀,讓寶寶咬。值得一提的是,

寶寶在咬蔬果時,須注意不要讓寶寶咬太多而被噎到。

平時也要小心收納硬幣、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小物,

避免寶寶將它們放入口中而造成意外。

 

按摩寶寶牙床
家長有時可以用包覆著紗布的手指輕輕按摩一下

寶寶紅腫的牙肉,如此可讓寶寶覺得較舒適。

 

準備冰凍、柔軟的食物
如果寶寶不願意吃東西、沒有胃口,

則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較冰凍、柔軟的食物,如優格、布丁、起司…等。

 

適時的呵護與關懷
在寶寶剛開始長牙期間,需要家長的呵護及關懷,

協助緩和寶寶的情緒,讓他感覺溫暖與舒適。

 

定期作健齒檢查
家長應該在寶寶長牙時期(約在6個月~12個月大之間)

便帶寶寶至兒童牙科看診,除了可藉此了解寶寶長牙的情形與飲食習慣,

也能讓家長更能清楚知道如何正確清潔寶寶的牙齒,必要時還可以替寶寶進行專業的牙齒清潔。

 

提供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及內容
孩子之所以蛀牙,是因為太多的甜食以及口中長時間殘留食物,

使得口腔內的細菌得到滋養進而侵蝕牙齒。鄧乃嘉醫師建議家長,

精緻食品、含糖量高及黏牙的食品如蛋糕、餅乾、糖果、巧克力、

可樂、冰淇淋等,不僅甜度高且易黏牙,都應減少孩子食用的機會,

即使準備點心,也儘可能選擇天然、少糖份的食材替代市面上販售的零食和飲料,

同時減少食物殘留口中的時間,便能有效地減少蛀牙的發生。

 

孩子的看牙初體驗
許多家長認為乳牙只是牙齒生長的一個過程,

卻不知道乳牙長的好不好關乎到未來恆齒的發展,

尤其乳牙的蛀牙速度遠比恆齒來得快,更需要細心地愛護。

要擁有健康的乳牙除了要有好的飲食與清潔習慣外,定期檢查也相當重要,

大部分的家長都只在孩子牙痛或口腔不舒服時才帶他們看牙醫,

但此時牙齒往往都已出現問題,帶小孩看牙醫代表家長對孩子口腔健康的重視,

許多家長因為沒有這樣的概念,加上錯誤的餵養方式,加速了嬰幼兒早期蛀牙。

 

鄧乃嘉醫師表示,一般來說開始帶孩子看牙的最佳時機應該是寶寶長出上顎門齒約半年後,

早期看牙的目的主要是在預防,醫師除了檢視寶寶牙齒的健康情況,

一旦發現寶寶的牙齒有任何問題,也會立刻介入控制或治療。況且讓孩子早點習慣看牙醫,

也可以避免日後對看牙的恐懼,假如孩子抗拒看牙,

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6點看診須知中建立家長與孩子正確的就診態度。

 

1.避免在兒童面前講述看牙之恐怖經驗

2.父母絕不可用「去看牙醫」作為懲罰

3.不應賄賂小孩只為達到看牙目的

4.對於做不到或沒把握的事不應有所承諾

5.看牙數天前就以輕鬆口吻知會孩子

6.充分瞭解與配合牙醫師所使用之行為處理方式

 

嬰幼兒常見牙齒問題
奶瓶性齲齒
孩子開始長牙後,就應該開始做口腔清潔工作。

鄧乃嘉醫師表示,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問題包括奶瓶性齲齒、

牙齦炎、病毒性口腔炎等,其中又以奶瓶性齲齒較難處理,

發生原因主要是不當的餵養方式造成,很多家長會讓寶寶含著奶瓶或是媽媽的乳房入睡,

但寶寶入睡後,唾液的分泌與吞嚥動作會減少,

容易造成留在口腔中乳汁的糖與細菌產生作用,因而形成齲齒。

 

牙齦炎
因為清潔不周由牙菌斑堆積容易造成牙齦炎的發生,

主要症狀為牙齦紅腫充血,主動或刷牙時局部牙齦流血。牙齦炎治療方法很簡單就是刷乾淨就可不藥而癒。

 

病毒性口腔炎
病毒性口腔炎則因病毒感染引起,孩子一開始可能會發燒或其他感冒症狀如食慾不振等,

之後家長會發現在幫寶寶清潔牙齒時一碰到就流血,或孩子在喝奶或吃東西時出血,

接下來口腔會發出臭味,病毒性口腔炎大約2週後會自動痊癒,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多休息、多喝水、清柔地清潔牙齒。

牙齒的健康問題通常是預防勝於治療,因此為避免發生奶瓶性齲齒,

家長要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讓孩子含著奶瓶或媽媽的乳房入睡,

此外要避免在寶寶的奶嘴或奶瓶中加入太多含糖分的東西,最重要的是養成每天清潔牙齒的衛生習慣。

 

帶著孩子認識牙齒 養成刷牙習慣
大家都知道保持牙齒清潔很重要,但孩子討厭刷牙,怎麼辦?

刷牙是一件每天需要做二到數回的事,

孩子如果沒有足夠的意願,那麼刷牙就會變成痛苦甚至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的事。

其實,要孩子好好刷牙,重要的並不是盯著他一定要刷,

而是要幫孩子找到刷牙的動機與意義,那麼,怎麼幫助孩子找到刷牙的動機與意義呢?

鄧乃嘉醫師認為,跟孩子探討口腔知識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我們可以從市面上或網站上找許多跟牙齒有關的資料,

陪孩子討論他對於牙齒好奇或不懂的問題,比如: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

我們說好好吃、對他身體好的食物,進到嘴裡後,會變成侵蝕牙齒的可怕東西呢?

刷牙一定要用牙膏嗎?刷了牙,牙齒就不會壞了嗎?牙齒有年齡嗎?

讓孩子對牙齒的想像不是只有蛀牙、拔牙等令人害怕的事情,而是更多、

更豐富的,不但幫我們咀嚼食物、維持臉形、而且幫助我們把說話的音發對…,

讓孩子經由喜愛與理解而願意刷牙,刷牙才有可能成為一件孩子願意每天努力去做的事。

否則,孩子可能只是習慣性的拿牙刷胡亂刷一通了事,或根本就賴掉,當逃不過爸媽的催逼或恐嚇時,才勉強的刷一刷。

 

乳牙影響恆齒的生長
有些家長會認為乳牙遲早都要經過換牙,

因此牙齒保健這件事等到換牙後再做也不遲,

但其實乳牙的主要功能除了咀嚼食物、發音以及美觀外,

最重要的是替恆齒「佔位置」,乳牙生長狀況不僅影響寶寶的臉型、

發音功能,對於恆齒是否能正常發育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為乳牙最大的功能就是維護恆齒生長的空間,如果寶寶的乳牙在早期因為蛀牙、

受傷或其他因素導致脫牙,容易使得附近的牙齒產生推擠、傾斜,破壞了乳牙的維護功能,則可能造成恆齒無法順利長出或排列不整齊等情況。

如果家長可以在小朋友學齡前便教導他預防蛀牙的觀念,

培養孩子正確的保健習慣,讓孩子的牙齒在乳牙時期就能健康發育,不僅能讓恆齒長得更好,也可以減少日後需要矯正的機會。

 

 

鄧乃嘉
學歷: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兒童牙科博士
經歷:中華民國兒童牙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定助理教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復健中心專任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文章出處 : 母親與嬰兒

忘記了你的密碼嗎? 請撥打至開蒙國際托嬰中心竹北總校 03-5504567,與我們連絡。